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2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99篇
内科学   27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1277篇
预防医学   859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445篇
  1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24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评价腋下体温测量时间对体温准确性的影响,以帮助临床护士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测量体温。方法随机抽取222名研究对象,分别测量研究对象5 min和10 min体温值,比较其差异。结果体温测量时间5 min与10 min的体温值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不超过0.5℃、差值较小,在生理波动范围内,不足以影响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判断。结论选择5 min作为腋下体温测量时间对于临床护士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4.
陈婷  辛霞 《全科护理》2021,19(12):1612-1614
医疗环境的改变,全民健康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对传统诊疗模式做出调整和完善。本文从医患共同决策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的实施和诊疗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基于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对难治性儿童支原体肺炎(RMPP)进行CT定量分析,寻找影像学定量分析的敏感指标,并探讨预测RMP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3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88例。利用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患儿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CT定量参数的差异,将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RMPP组较GMPP组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临床症状较重(P<0.05)。CT定量参数中病变区域容积(LV)、病变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V%)、病变平均密度(MLD)及病变质量(LQ)均高于GMPP组,低于-300HU的低密度区百分比(GGO%)低于G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LV、LV%、MLD、GGO%及LQ均有助于区分RMPP及GMPP患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LV%>4.2、MLD>-296.36HU、LQ>21.6g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工具能够识别与定量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LV、LV%、MLD及LQ可用于鉴别RMPP患儿,当LV%>4.2、MLD>-296.36HU、LQ>21.6g是儿童RMPP的重要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负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的学习曲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月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由同一医师完成的135例US-FNAC患者的操作耗时及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按手术先后分9组(A~I组),每组15例定为一手术阶段后进行两两对比分析,比较各阶段的操作耗时、并发症及操作无效率。根据得出结果将135例患者分为前、中、后(X、Y、Z)3组,比较组间差异,进一步验证结果。 结果在A组至I组进行两两对比统计学分析得出,在A~D组间操作耗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D组与E组间出现转折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而E~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Y、Z 3组比较中,X组操作耗时明显长于Y组和Z组[分别为(6.23±1.38)min、(3.47±0.45)min、(3.21±0.45)min],X组与Y组和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7、23.15,均P<0.05),Y、Z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t=1.92,P=0.067)。随着操作例数的增加,并发症及无效操作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对于期望熟练掌握US-FNAC技术的超声医师,遵循对操作的全面认知和科学操作步骤,在指导下开展45例左右的US-FNAC后,可望快速安全越过学习曲线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肝癌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及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炎药物盐酸青藤碱(SIN)对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人肝癌Huh7细胞系,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用10μmol/L LPA处理Huh7细胞不同时间(0~6 h)后,C/EBPβ、COX-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LPA(0~10μmol/L)处理Huh7细胞6 h后,C/EBPβ、COX-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SIN浓度依赖性抑制LPA所诱导的C/EBPβ、COX-2表达及细胞增殖.结论 LPA通过诱导C/EBPβ-COX-2通路表达促进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而SIN能够通过下调C/EBPβ-COX-2表达抑制LPA所诱导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马芳香化酶(aromatase,AROM)对APP/PS1小鼠(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特异性病理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月龄雄性WT小鼠与AD小鼠海马AROM和雄激素受体等的表达;构建AROM的过表达病毒载体(oAROM),于6月龄AD小鼠海马立体定位注射,3个月后(9月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A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β和突触相关蛋白、actin细胞骨架调节蛋白表达,透射电镜检测海马突触密度、突触后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WT小鼠于10月龄时海马AROM表达开始下降(P<0.01),而AD小鼠6月龄时AROM表达即显著下降(P<0.01).与APP/PS1小鼠相比,oAROM小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P<0.05)、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Aβ生成相关蛋白减少(P<0.01)而降解相关蛋白表达增加,突触密度(P<0.01)、突触后膜厚度(P<0.01)与突触蛋白表达显著增加,actin聚合蛋白Profilin-1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解聚蛋白Cofilin显著下降(P<0.01).结论 海马特异性过表达AROM能够抑制Aβ沉积,改善痴呆小鼠海马的突触可塑性,进而改善痴呆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示海马AROM可能是预防AD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应用两种促排卵方案的治疗结局,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IVF)助孕的理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中心低反应患者行超短方案促排卵治疗215周期,微刺激方案69周期,比较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黄体生成素(LH)值、获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受精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结果 超短方案获卵数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4.92±3.49 vs 2.46±2.69,P<0.001),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10.05±1.98 vs 8.62±2.42,P<0.001),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微刺激方案(19.07% vs 68.12%,P<0.001),妊娠率、正常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微刺激方案相比,超短方案可减少卵巢低反应患者取卵次数,降低周期取消率,总体也未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是卵巢低反应患者更易接受的一种简便有效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内脏不适与甜味刺激对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激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脏不适刺激和甜味觉刺激单独给予和先后联合给予对脑干孤束核(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中相关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为内脏感觉和味觉在NTS中的信息处理提供形态学方面的资料。方法SD雄性大鼠16只,以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即处理组T1:胃内灌注LiCl+口内灌注糖精(I/GLiCl+I/OSac);T2:胃内灌注LiCl+口内灌注蒸馏水(I/GLiCl+I/OWater);T3:胃内灌注蒸馏水+口内灌注糖精(I/GWater+I/OSac);对照组C4:胃内灌注蒸馏水+口内灌注蒸馏水(I/GWater+I/OWate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刺激后大鼠孤束核吻尾方向上不同区域的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C4相比,T1组大鼠在孤束核吻尾方向上5个区域的FOS蛋白表达增加(P1=0.001,P2=0.000,P3=0.000,P4=0.002,P5=0.002);T2组(P1=0.049,P2=0.001,P3=0.021;P4=0.002;P5=0.001)和T3组(P1=0.005,P2=0.000,P3=0.031,P4=0.002,P5=0.000)在这些区域的FOS蛋白表达也增加。两者联合刺激对孤束核尾侧最后区周围的内脏亚核(N2)和吻侧的味觉区(N4,N5)的FOS蛋白表达有交互作用(分别为F2=11.87,P2<0.01;F4=6.83,P4<0.05;F5=12.81,P5<0.01)。结论不适内脏刺激和甜味觉刺激对孤束核相关神经元的激活具有交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